如何辨别'僵尸肉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19
最近,“僵尸肉”成为网络上人们热议的话题。70后“猪蹄”“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小吃店。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剂加工调味后摇身一变,成了“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通过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僵尸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超期存储多年,其中还涉及走私等违法行为。消息一出,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再次担忧。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这些“僵尸肉”呢?
“僵尸肉”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一般僵尸肉都比新鲜肉要便宜很多。“僵尸肉”多为走私品,质量安全不能保证。用化学剂加工调味品后变成“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僵尸肉”多为走私品,逃避了检验检疫的风险,因此可能是来自疫区,也可能存在严重过期等现象,食用“僵尸肉”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甚至埋下癌变的祸根。那么,应该如何鉴别“僵尸肉”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肉的冷冻期限。不同的冷冻肉有不同的冷冻期限,冷冻期限一旦超过,肉质就会发生变化,不仅口感变差,营养价值也会丧失,甚至还可能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那么,各类冷冻肉的保质期是多久呢?一般来说,家用冰箱存肉不要超过3个月。通常来说,冷冻肉买回后也最好在1个月内吃完,越早越好。冷鲜肉(即屠宰后24小时内将肉的温度降至0℃—4℃,并冷藏销售)最好现买现吃,如果当天没吃完,可在0℃—4℃的环境下冷藏,3天内吃完。热鲜肉(屠宰后未经冷却处理,直接在市场销售的肉)买回后当天就应吃完。因为高温下,微生物很容易污染肉类并快速生长繁殖,安全性相对较低。而冷冻肉虽然比热鲜肉和冷鲜肉更耐贮藏,但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最长冷冻期限也不要超过3个月。
其次,要学会辨别“僵尸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识别出哪些肉可能是“僵尸肉”呢?专家表示,从外观和气味上可以初步判断。一般来说,“僵尸肉”脂肪呈黄色,肉体表面比较干燥,肌肉为暗红色,没有光泽,弹性差,肉质松弛,肉断面发黏,血管中可以见到淤积的血液,切开时流出暗红色淤血,有腥臭味。另外,还可以通过价格来判断。如果猪肉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相差甚远,则很可能有问题。同时,也要提高辨别走私冻肉的能力。比如,对于市场上一些走私的冻鸡爪、冻牛肉、冻鸡翅等,消费者可以从包装上进行辨别。走私的冻品包装上的文字多为外文,有的会有简体中文标注,但包装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往往字迹模糊、不易辨认,有的甚至是用改字液等涂改过。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肉品上是否有检验检疫印章来辨别。我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猪肉经检疫合格,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动物检疫验讫印章后方可上市销售。因此,合法渠道的猪肉都有“两章两证一报告”(即动物检疫合格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肉品品质检验报告)。而走私的冻肉往往没有这些检验检疫印章和证明。
另外,专家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肉类时尽量到正规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购买。这些场所销售的肉类通常都有比较严格的进货渠道和质量把关机制,相对来说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在购买时也要注意查看肉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购买到过期或即将过期的肉品。
如果消费者怀疑自己购买到了“僵尸肉”,可以拨打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举报。相关部门将会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专家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肉类时要理性消费、科学食用。不要盲目追求低价或口感而忽略了肉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煮熟煮透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
总之,“僵尸肉”是一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肉品,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只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认真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科学食用等才能有效避免“僵尸肉”带来的危害。同时,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肉类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吃得安心、放心、舒心。
- 上一篇: 如何查询毕业证书编号
- 下一篇: 微信拍一拍功能使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