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软件站: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end软件站 > 资讯攻略 > 揭秘:工农红军历史性的三次伟大会师瞬间

揭秘:工农红军历史性的三次伟大会师瞬间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8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工农红军的三次会师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三次会师不仅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力量,更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揭秘:工农红军历史性的三次伟大会师瞬间 1

井冈山会师:革命力量的汇聚

1927年,随着大革命的失败,中国我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主席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毅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而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在争取袁文才、王佐地方武装的基础上,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三河坝失败后,转战闽粤赣边境,历经了“赣南三整”等艰难曲折后,也向井冈山靠拢。

1928年4月24日,主席和朱德等两支队伍的主要领导人在宁冈的龙江书院会面。次日,在龙江书院举行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将朱毛两部编为三个师九个团,并选举任命了主要领导人。随后,在宁冈砻市举行了两军胜利会师和四军成立大会。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军长朱德、党代表主席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朱德指出,我们党领导的两支革命武装的会合,意味着中国革命的新起点。主席则强调了这次会师的伟大意义,分析了红军部队的光明前途,并号召大家不仅要打仗,还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这次会师使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当时,朱德部约有枪3000支,而主席部有枪1200支左右,加上南昌起义余部的2000多人和湘南农军的8000余人,共计10000余人。这样的力量在当时无疑是一股强大的革命武装。从此,井冈山根据地迅速取得了“四至七月四个月的各次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发展”,面貌为之一新,中国革命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东固会师:红四军的喘息之机

1929年初,国民党分五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加上枪支弹药与给养严重短缺,为了争取主动,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在主席、朱德的率领下向赣南出击。然而,失去了稳固的根据地及群众支持的红四军下山后连续失利,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就在此时,红四军与活跃在东固地区的由李文林等领导的红二、四团在东固螺坑胜利会师。这次会师对于红四军来说无疑是一次喘息之机。红四军在东固休整一个星期后,出击赣南、闽西,在广阔的地区掀起了新的革命风暴。

主席在会师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扬了红二、四团的勇敢战斗精神,并称东固山是他们走出井冈山又到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他还风趣地说:“国民党反动派天天喊打‘朱毛’,‘朱毛’越打越多,现在你们也成了‘朱毛’了!”这样的讲话不仅让全场大笑,更让红四军将士们信心倍增。

东固会师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使得红四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得到休整和补给,恢复了生气和战斗力,更在于它加强了两支部队的联系,总结、交流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许多做法,如公开的武装斗争与秘密割据相结合的形式等,大大丰富了主席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主席曾多次谈及东固,说那里是他一生忘不了的三个地方之一,这三个地方即井冈山、东固、延安。

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的标志

如果说井冈山会师和东固会师是红军在局部地区取得胜利的重要节点,那么会宁会师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标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会师,标志着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然而,此时的红军并未完全会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还在长征途中。为了迅速实现三支主力会师的任务,中共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先行北上,还命令两个方面军同时向会宁前进。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结束了长达两年的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会宁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这次会师不仅是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键一步,更是中国我党和红军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精神的集中体现。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三次会师,三次历史的转折。井冈山会师让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道路;东固会师让红军获得了喘息之机,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会宁会师则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三次会师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它们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