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谁人知?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30
细品杜甫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尊其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偶题》,全诗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缘情慰漂泊,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尘沙傍蜂虿,江峡走蛟螭。坐觉烟霞长,行看岁月迟。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这首诗是杜甫针对当时社会风气和诗坛现状而发的议论,带有明显的抒情色彩。从这首诗的内容看,约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即杜甫漂泊到夔州(今重庆奉节)的初期。杜甫入蜀后,仍然心系国家安危、民生疾苦,常以诗歌抒发情怀。这首《偶题》诗,便是作者以诗歌抒发心声、感慨创作得失、评论诗坛风气、总结诗歌创作经验的作品。
首联“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说写诗这件事是千古流传的事业,而其间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的心里最清楚。这里,诗人以议论发端,从作诗的高度概括性和写诗时的复杂心理入手,为下文铺垫,表明诗歌创作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事情,创作态度不容忽视。这两句气势恢宏,笔力千钧,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颔联“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是说由于作者的思想境界、艺术造诣、才情禀赋各不相同,所以其作品也就各有千秋,各自卓立于诗坛而流传后世。这里,诗人评说历代诗人的不同创作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既表达了对他们的由衷赞美之情,又表明了诗歌创作是作家才情禀赋、个性气质、思想境界的综合体现。
颈联“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是对上文“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的进一步阐释和发挥,是说屈原之后,诗坛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汉朝才重新恢复了诗歌创作的生机,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这里,诗人以屈原和汉代诗坛为例,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与时代精神、社会风气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了诗歌创作必须反映时代风貌、体现社会精神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十二句,诗人具体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著名诗人和他们的创作风格,以及自己的诗歌创作追求和心得。“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是说前辈诗人李白、高适等人的诗作气势飞腾,余波绮丽,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是说后来的诗人既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又创造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清规戒律。“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是说诗歌创作的法则源自儒家思想,而自己从年轻时起就深受其熏陶和影响,对诗歌创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是说自己永远怀念东晋时期那些逸兴遄飞的诗人,同时也钦佩那些身处困境而依然创作出奇特诗篇的建安诗人。“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是以良马和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说明好的诗歌作品都是由杰出的人才创作出来的。“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是说自己虽然也努力创作,但终因体弱多病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感到十分遗憾。“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是说自己曾写过一些评论时事的文章和诗歌,但都没有产生什么社会效果,只是徒然流传而已。“缘情慰漂泊,抱疾屡迁移”,是说自己因为漂泊不定而倍感孤独和凄凉,只能借助诗歌来抒发情怀、慰藉心灵,同时又因为身患疾病而不得不四处奔波、居无定所。
尾联“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是说不要去想那些身外无穷无尽的事情,姑且尽情享用生前这有限的美酒吧。这里,诗人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时的豁达乐观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充分表现了杜甫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见解和独到体会。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身处逆境时的复杂心境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 上一篇: 喉咙的汉语拼音及正确发音指南
- 下一篇: 凤行云中行云身份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