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未遂,法律会如何量刑?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2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故意杀人未遂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但相较于故意杀人既遂,其在量刑上会有所从轻或减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刑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人未遂的定义与分类
故意杀人未遂,顾名思义,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成功实现其犯罪目的的行为。故意杀人未遂的分类多样,主要包括对象不能犯、手段不能犯、客观不能犯、主观认识错误及能犯的未遂等几种情况。
1. 对象不能犯:
对象不能犯是指行为人误将非人的对象当作人来进行杀戮。例如,行为人A意图杀戮B,但在黑暗中误将枕头当作B的头部刺杀。这种情况下,即便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对象不能,未能达到其犯罪目的,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2. 手段不能犯:
手段不能犯是指行为人采用的手段不能导致其预期的致死效果。比如,A用木棒连续击打B的要害部位,但由于木棒材质、力量或其他原因,未能致B死亡。这种情况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此外,若行为人使用的手段从科学或常识角度讲根本无法致死,如迷信行为(如扎小人诅咒),则不构成犯罪。
3. 客观不能犯:
客观不能犯是指由于客观条件或环境限制,行为人无法实现其犯罪目的。例如,A欲杀戮B,但B穿着防弹背心,A无论如何努力,都未能使B致命。这种情形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
4. 主观认识错误:
主观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因误解或判断错误,误以为自己已经实现了犯罪目的。比如,A开车撞倒B后,从B身上压过去,并下车确认B已死,随后逃离现场。但C路过时发现了仍有生命体征的B,将其送往医院救活。这种情况下,A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5. 能犯的未遂:
能犯的未遂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具备实际达到既遂的可能性,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现。例如,甲用枪射击乙,但被乙逃脱;或甲投放致死量的毒药,但被及时发现而未造成死亡。这种情形具有既遂的潜在可能,但因未能实现,故属于能犯的未遂。
故意杀人未遂的量刑
在量刑上,故意杀人未遂通常会比照故意杀人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而言,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行为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量,从而作出判决。
1. 情节较轻的情况:
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未遂,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实践,这类情节主要包括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义愤杀人(如父母对极不孝之子实施的私刑)、激情杀人(因被害人严重过错导致行为人情绪失控而杀人)、受嘱托杀人(基于被害人请求而帮助其自杀)等。
2. 情节严重的情况:
情节严重的故意杀人未遂,虽然未遂,但仍可能面临较重的刑罚。例如,出于图财、奸淫、报复等卑劣动机杀人;采用极端残酷手段杀人;杀戮特定对象(如亲人、知名人士)造成社会强烈震动;造成多人死亡或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民愤极大的故意杀人等。这些情况下,未遂犯可能面临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
案例分析:重庆任某某故意杀人未遂案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曾公开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被告人任某某因生活琐事与妻子程某产生矛盾,起诉离婚被驳回后,产生了杀戮妻子的念头。2024年1月11日,任某某在市场工地门前路段发现程某后,用斧头连续击打其头部,致其轻伤一级。任某某认为程某无法救活,未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是报警自首。
法院认为,被告人任某某因生活琐事与被害人发生矛盾,为泄愤而持斧头连续击打被害人头部,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同时,任某某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构成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综合考量各项因素,法院判处任某某有期徒刑六年,没收作案工具斧头一把,并责令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程某经济损失28500元。
量刑中的其他考量因素
除了基本的法律规定和分类外,法院在量刑时还会考虑以下因素:
1. 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是量刑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行为人具有极端的主观恶性,如恶意报复、图财害命等,则可能面临较重的刑罚。
2. 社会危害程度:
社会危害程度也是量刑的重要考量。若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如引起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等,则可能加重刑罚。
3. 行为人的悔罪表现:
行为人在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也是量刑的重要参考。若行为人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认罪态度良好等,则可能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
4. 其他法定从轻、减轻情节:
根据法律规定,若行为人具有自首、立功、从犯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则可能获得相应的从轻或减轻处罚。
综上所述,故意杀人未遂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但相较于故意杀人既遂,其在量刑上会有所从轻或减轻。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行为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因素,以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同时,也提醒广大民众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生命权利,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 上一篇: 揭秘草虫:你不可不知的神秘小虫!
- 下一篇: 揭秘:TORO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热门手游
换一换- 精品游戏
- 最热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