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重臣王修传略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4
唐朝大臣王修
王修,字敬仁,太原祁县人。父亲王播,唐穆宗时位至宰相。王修自幼聪敏好学,年纪很小时就能写文章。当时,王播在淮南任节度使,王修十四岁,就写了《游玄览记》献给父亲,王播看后非常惊奇,对王修寄予厚望。王播在淮南的治所扬州,地居长江、淮河之间,是一个繁华的大都会,经常举行各种盛大的宴会。每逢这样的场合,王播总是带着王修出席,并让王修穿上华丽的衣服,骑上高大的骏马,在宾客们面前炫耀,想借此来提高王修的知名度。王修对这种做法很不满,每次都愁眉苦脸。王播死后,他遵照父亲生前的意愿,把文章辑录成二十卷,献给唐文宗皇帝。
王修考中进士科后,又考中宏词科,任太子校书郎、蓝田尉。宰相李宗闵一向了解王修的才学,奏请文宗任命他为右拾遗、集贤殿校理。唐文宗因为王播的缘故,一直不太喜欢王修,所以没有任用他。李宗闵再三相请,唐文宗才勉强同意。过了一年多,王修改任殿中侍御史。这时,唐文宗打算任命王修为知制诰,但中书舍人王涯认为王修的父亲担任宰相时因贪财受贿受到舆论的指责,不应任用他的儿子在皇帝身边起草诏令,于是,王修改任水部员外郎。不久,又任户部员外郎。
太和九年(835),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等人密谋诛杀宦官,因为事情败露,李训、郑注等人被杀,许多大臣也受到牵连,横遭杀戮,王修也在这场灾难中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唐文宗死后,唐武宗即位,大赦天下,王修被起用为郑州刺史,入朝任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又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赐给五品官穿的红色官服。王修善于写应用文章,词采华美典雅,尤其擅长写诰书,当时没有人能超过他。他在翰林学士院任职期间,唐武宗曾亲自到学士院,命令学士们撰写《白鹤诗》,王修最先写成献上,唐武宗十分满意。
宰相李德裕平时就很器重王修,上奏请求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唐武宗也认为王修很有才能,对李德裕说:“不是像王修这样精通文章义理的人,怎么能胜任中书舍人呢!”于是,下诏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王修又兼任判院事。这时,唐武宗正在修建望仙楼,李德裕多次劝谏,唐武宗不听。有一次,唐武宗派宦官宣召王修,王修来到后,唐武宗对他说:“朕近来修建一座楼,已经花费了许多钱财,现在还没有完工。朕打算停止这项工程,你认为怎么样?”王修回答说:“陛下既然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事,就应该立即停止。”唐武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当天就下令停止了这项工程。
大中元年(847),唐宣宗即位后,王修被贬为绛州刺史。他在绛州任上治理有方,颇有政绩。后来,入朝历任兵部侍郎、礼部侍郎。大中五年(851),王修出任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大中六年(852),梓州百姓彭恺向王修呈递了一份状纸,状告本州司法参军张直方在任合江县令时,贪污受贿,以致官仓空虚,请求朝廷派御史前去审查核实。王修认为张直方是宰相牛僧孺的女婿,如果调查此事,必然会引起宰相的不满,便对彭恺说:“张直方是宰相的女婿,朝廷自会派人前来审查核实,你就不要再为此事奔忙了。”彭恺不听王修的劝阻,接连上告了五十多天。王修大怒,把彭恺抓了起来,痛打二十大板,关进监狱。彭恺的妻子儿女到监狱探视,彭恺嘱咐妻子说:“你去告诉朝中官员,说我彭恺被打得快要死了,还是不肯停止上告,请朝廷派御史前来审查核实。”彭恺被打得皮开肉绽,不久便死在狱中。
事后,王修向朝廷上奏说,彭恺捏造事实,诬告官员,按照法律应当处以死刑,但他死在狱中,算是从轻发落了。唐宣宗把奏章交给宰相们商议,宰相牛僧孺说:“彭恺是一个百姓,竟然敢连续告发官员五十多天,如果不是确有事实,他是不敢这样做的。现在,彭恺死在狱中,谁还能知道事实真相呢?臣请求派御史前去梓州,与节度使、刺史共同审查核实这件事。”唐宣宗同意派御史前去,牛僧孺又推荐殿中侍御史李慎微充任御史。李慎微还没有出发,唐宣宗又下诏命令三司官吏一同前去审查核实。
三司官吏到达梓州后,首先开棺验尸,发现彭恺身上伤痕累累,显然是被毒打致死的。张直方也供认自己确实曾接受过别人的贿赂。三司官吏将调查结果上奏朝廷,唐宣宗大怒,下诏赐死王修,贬张直方为雷州司户参军。唐宣宗又派宦官到梓州监督行刑,王修服毒自杀,但未能立即死去,宦官便命人将王修缢杀,然后,将王修的尸首弃置荒郊,任由百姓观看。
王修死时,他的母亲还健在,妻子儿女也都在梓州。梓州的官员和百姓们一向称赞王修的政绩,怜惜他的冤死,便联名上奏,请求朝廷准许他的亲属护送他的灵柩归葬故乡。唐宣宗同意了他的亲属的请求,但命令有关部门不得给予安葬的费用。王修的亲属只好变卖家产,筹集资金,才把王修的灵柩运回太原安葬。
- 上一篇: 《大江大河》中寻建祥的结局是怎样的?
- 下一篇: 揭秘“术”的多音字奥秘:拼音与组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