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软件站: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end软件站 > 资讯攻略 > 共剪西窗烛,重温巴山夜雨情

共剪西窗烛,重温巴山夜雨情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6

细品“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共剪西窗烛,重温巴山夜雨情 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复信。此诗语言朴实无华,而意境高远,余味无穷。

共剪西窗烛,重温巴山夜雨情 2

诗的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溢于言表。诗人与朋友(或妻子)分别之后,对方的音信杳无,诗人的思念便如泉涌而至。他多想早一点归去啊,但何时而归,却难以定夺。他虽然不能归,但是对方偏偏又“问归期”,而自己则只能“未有期”地无奈作答。这一问一答,曲折有致,流露出诗人思念亲友的凄苦心境。

共剪西窗烛,重温巴山夜雨情 3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对方,此时巴山一带夜雨淅沥,池塘已经涨满秋水。这一句写的眼前景,诗人只身住在小屋里,窗外的秋雨通宵达旦,淅沥不停。夜深人静,诗人躺在床上,静听着窗外的沥沥雨声,看着漆黑的夜,感受着四周湿漉漉的凉意,秋夜的萧瑟和羁旅的寂寥不禁袭上诗人的心头。诗人由眼前的景象写起,既渲染了愁苦的氛围,又烘托了相思情深。诗人在凄凉的秋夜,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思念远方亲友的诗。

共剪西窗烛,重温巴山夜雨情 4

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友人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他们回味着巴山夜雨时的苦苦思念,更加珍惜眼前的难得团聚。后两句笔锋一转,想象将来重逢之时回忆今夜相思之苦,并设想那时再一起话今宵,从而把眼前的凄苦转换成未来的欢乐,即所谓的“期待值”大大地超越了于眼前的苦况。从凄苦写思念,再写到欢聚,从而成为诗的又一境界。

“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是诗人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友人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烛光下,二人诉说着别后的相思与彼此牵挂,他们回忆着巴山夜雨时的苦苦思念,更加珍惜眼前的难得团聚。

“却话巴山夜雨时”,追话往事,回首前尘,恰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词约意丰,深得含蓄之妙。那剪烛西窗,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也一定会给“却话”增添无限的韵味,增添难以言传的喜悦。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早就有以景来烘托情思的例子。如王夫之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也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所含情感十分丰富,它不仅写了景,而且写了情,写了诗人遭遇离乱时的思想感情。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见诗人独自漫步在成都锦江之畔,看到盛放的花朵,潸然泪下的样子,听到鸟鸣,而心怀悲愤之情。花也溅泪,鸟亦惊心。颔联中的“感时”承上,“恨别”启下,不仅高度概括了诗人的感情,而且也总括了全诗的内容。

再看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以上几例,说明在诗歌创作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运用想象,跨越时空,把当前离居的愁苦之情,和未来欢聚的喜悦之情交织融合,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巴山夜雨”,寓情于景,是诗人用来寄托自己离愁别绪的景物。本来,由于东西二川地势较高,地形闭塞,容易产生夜雨。但是,当时诗人是身在巴山,却幻想妻子在长安家中“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而不是眼前的实景。这种“虚”写,却巧妙地传达了诗人与亲人之间的真挚感情。那么,眼前所见,是“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实景;心中所想,是“共剪西窗烛”的虚景。虚实相间,情景交融,构成了一种优美而恬淡的意境。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人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一时,彼一时,情景交融,显得那样缠绵悱恻。如果去掉虚写部分,只写诗人眼前的凄苦之境,则显得单薄,无韵味。有了想象部分,既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拓宽了诗意,又使得全诗的格调变得柔婉,意境变得深远,与诗人所抒发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与渴望团聚的炽热之情相适应。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联,除其本身的内涵外,“西窗剪烛”成了表达思念,向往相聚的成语,活学活用,会给我们表达思想情感,增添不少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