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人物是谁?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4-08
在《三国演义》里面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段落尤其引人入胜,那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事迹。这段传奇不仅彰显了关羽的武艺高强和忠义精神,也成为了后人口耳相传的经典桥段。
话说刘备在早年间历经坎坷,多次与关羽、张飞失散。某次,刘备军被曹操击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被曹操所擒。曹操素来欣赏关羽的才华与英武,虎牢关战役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事迹都给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曹操决定招降关羽,派遣张辽前去游说。关羽出于对兄长刘备的结拜誓言,以及对兄嫂安全的保护,同意了暂时归降曹操,但提出了几个条件: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要确保兄嫂安全;三是如有刘备的消息要立即离去,曹操不能阻拦。
曹操爱才心切,只得同意,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关羽真心归降。在关羽“归降”曹操的日子里,关羽受到了极高的待遇,被封为汉寿亭侯,上马金、下马银,还赐予了“赤兔马”。关羽也非毫无报答,斩颜良诛文丑,立下大功。然而,当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后,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
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关羽一路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他凭借一己之力,闯过了五个曹操所辖的关隘,并斩杀了六名守将,这便是著名的“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首先来到的是东岭关。东岭关地势险隘,把关的守将是孔秀,他带领了五百人马在此镇守。关羽押车仗上岭,军士报知孔秀,孔秀出关来迎。关羽下马,与孔秀施礼,但孔秀要求关羽必须有曹操的文凭才能放行。关羽因行期慌迫,不曾讨得文凭,孔秀便执意不放。关羽大怒,举刀就杀孔秀。孔秀退入关去,披挂上马,杀下关来,但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闯过东岭关后,关羽继续前行,来到了洛阳。在这里,把关的守将是韩福和孟坦。韩福弯弓插箭,引一千人马,排列关口,问关羽何人。关羽马上欠身言曰:“吾汉寿亭侯关某,敢借过路。”韩福却要求关羽出示曹操的文凭,关羽答称事冗不曾讨得。韩福声称自己奉丞相钧命,镇守此地,专一盘诘往来奸细,若无文凭,即系逃窜。关羽怒曰:“东岭孔秀,已被吾杀。汝亦欲寻死耶?”韩福于是命令孟坦出马迎战。孟坦轮双刀来取关羽,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羽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羽,不想关羽马快,早已赶上,一刀将孟坦砍为两段。韩福见势不妙,在门首放了一箭,正中关羽左臂。关羽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但仍飞马径奔韩福,冲散众军,一刀将韩福斩于马下。
离开洛阳后,关羽继续北行,来到了汜水关。把关的守将是卞喜,他原是黄巾余党,后投曹操,拨来守关。卞喜闻知关羽将到,便在关前镇国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诱关羽至寺,约击盏为号,欲图相害。然而,寺中有一僧却是关羽的同乡人,法名普净,他暗中向关羽示警。关羽于是会意,命左右持刀紧随。当卞喜请关羽于法堂筵席时,关羽早已望见壁衣中有刀斧手,于是大喝卞喜,一刀将卞喜劈为两段。
过了汜水关,关羽继续前行,来到了荥阳。在这里,把关的守将是王植,他是韩福的亲家。王植得知韩福被关羽杀了后,决定要杀了关羽报仇。他计划在关羽来到荥阳时,放火烧死关羽。然而,这个计划却被关羽的随从胡班告密,关羽于是将王植杀死。
最后,关羽来到了黄河渡口,把关的守将是秦琪。秦琪拦下关羽,关羽一怒之下杀了秦琪,终于得以渡过黄河,与刘备团聚。
“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不仅彰显了关羽的武艺高强和忠义精神,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机智和果敢。关羽在面对重重困难和危险时,没有退缩和放弃,而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一克服了难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不仅在当时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赞美,也在后世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情节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杜撰,并非历史事实。在正史上,关羽确实离开了曹操,重归刘备,但他所冒的风险和经历的困难,远比小说中描述的更为复杂和艰巨。不过,这并不影响“过五关,斩六将”作为经典故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它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精神财富。
总之,“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不仅是对关羽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也是对忠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要敢于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像关羽一样,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成为真正的英雄和楷模。
- 上一篇: 猜生肖:天上人间的奥秘
- 下一篇: 墨胸胡蜂的科学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