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1-13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什么?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是“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如下: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身处战乱之地,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写照。其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以其深沉的思乡之情和意境之美,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首先,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这两句描述了边塞的景象。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说明夜色已深,人们都已经入睡,只有更鼓在孤寂地敲响。秋夜的边塞,传来孤雁的哀鸣,更添一份凄凉和孤独。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寂静和荒凉,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接下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核心,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佳句。露从今夜白,意味着从今天夜里开始,进入了白露节气,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而“月是故乡明”,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月亮本无所谓明暗,但在诗人心中,故乡的月亮却是最明亮的。这是因为诗人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所以看到月亮就会联想到故乡,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亲切。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家庭状况和内心的忧虑。诗人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这种亲人离散、家园破毁的惨状,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痛苦。
最后两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无奈。由于战乱频繁,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诗人无法得知家人的情况,心中更加焦急和无奈。这种无奈和焦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它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更因为它蕴含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是人类共有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都是不变的。因此,这句诗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和喜爱。
此外,这句诗还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的诗歌以深沉、凝重、悲凉著称,他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这句诗中,杜甫巧妙地将白露节气和月亮这两个自然元素与思乡之情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既美丽又悲凉的意境。这种意境既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
在解读这句诗时,我们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思考。这句诗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都是不变的。这种情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不断追求和珍视的。
同时,这句诗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身边的美好和亲情。而杜甫的这句诗却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要时刻铭记家乡和亲人的重要性。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才能拥有一个充实而美好的生活。
总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以其深沉的思乡之情和意境之美,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誉。它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不断追求和珍视的。让我们在欣赏这句诗的同时,也铭记家乡和亲人的重要性,珍惜眼前的一切。
- 上一篇: 揭秘“孽障”的真正含义
- 下一篇: 探索题目背后的深层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