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数西算”究竟是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05
东数西算:数字经济核心工程的深度解析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力则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我国东西部地区在算力需求和资源分布上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东数西算”工程,旨在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则是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即算力。这一工程的核心在于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为西部开辟了一条发展新路。
早在2018年,信通院和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数据中心白皮书》就揭示了北京、上海、广东三个数据中心聚集区的机架数在逐年降低,但全国对算力的需求在持续增长,服务器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一趋势表明,使用需求正在逐渐转向北上广之外的数据中心,为“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基础。
2022年2月,国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了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建设,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一举措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了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的背景是东部和西部在算力需求和市场、资源等自然条件上的不均衡。东部在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而西部在资源、电力、自然条件等方面则更具优势。通过“东数西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东部捉襟见肘的资源困境和成本压力,同时也能够将西部计算的结果赋能给包括东部在内的全国用户。
在具体实施上,“东数西算”并非一股脑抛弃东部数据中心而冒进转向西部地区。而是根据业务需求,将部分可离线计算的数据从东部数据中心转移到西部进行计算。这一过程中,虽然增加了数据传输的环节,但西部数据中心计算价格便宜的优势足以抵过数据传输带来的成本。同时,东部数据中心仍然处理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对网络延迟有高要求的业务。
以UCloud优刻得为例,其AI平台提供训练、在线推理等服务。用户可选择在西部云数据中心中运行算力密集度高的AI模型训练任务,将原始数据上传至西部云数据中心对象存储平台,并通过AI训练平台调度底层CPU、GPU资源完成模型训练。训练出的模型再同步至东部云数据中心的镜像Hub中,并用于推理服务。这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西部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又保证了东部用户对高延迟业务的需求。
除了AI模型训练,视频渲染也是算力密集型任务。将需要渲染的数据存储至西部云数据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其计算资源充足和价格优势完成视频渲染,然后将最终视频推流至用户端。用户会分布在全国各地,并在东部地区集中。这时,以西部云数据中心为中心云节点,东部地区采用边缘计算节点来缓存加速视频文件和相关数据,实现就近访问。
同样,对于科研计算中的流体力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高性能超算场景,也适合在西部地区云数据中心中进行计算。这些场景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量大,而西部数据中心能够提供充足的计算能力和较低的价格。
在企业上云过程中,“东数西算”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之前,中西部地区用户将物理服务器跨城托管至东部云数据中心不便捷。现在,随着西部数据中心的建设和配套服务的完善,中西部地区用户可以就近选择云数据中心进行托管。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此外,“东数西算”工程还推动了绿色算力的发展。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资源,能够赋能电力系统转型,实现供电侧的清洁化。通过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的布局,可以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丰富的绿色能源。在“东数西算”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和建设中,节能降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碳排放管理是三个重要的研究创新点。
在节能降碳技术研究方面,业界普遍做法是持续优化信息技术系统和设备。依托西部的自然冷源优势,加大液冷技术研发应用,可有效促进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不断优化供电系统架构,辅以智能配电、备储一体化等新型供电技术的研发,打造高效供电系统。
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数据中心通过“储能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将自身的算力负荷、发电及备电系统加入电网实现统一调配。这不仅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还可以构建“算力+可再生能源”有机协同新生态。
在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深入推进,配套的碳管理长效机制将不断建立健全。包括碳数据、碳足迹、能源交易管理体系等三方面。这将有助于牵引碳达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 上一篇: QQ情侣空间如何解除关系?
- 下一篇: 如何轻松关闭Adobe Acrobat X Pro的自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