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软件站: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end软件站 > 资讯攻略 > 螺蛳该如何养殖?

螺蛳该如何养殖?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09

螺蛳养殖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农业活动,合理的养殖方法和精细的管理是螺蛳高产高质的关键。以下将从螺蛳的生态特征、养殖环境建设、饲料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螺蛳该如何养殖? 1

螺蛳的生态特征

螺蛳,主要包括田螺科的环棱螺属和圆田螺属的淡水经济螺类,如方形环棱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等。螺蛳为胎生动物,一次可产下多个幼螺,生长速度较快,不到一年即可达到性成熟。螺蛳喜好摄食硅藻和泥中的碎屑,适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它们对温度、光照和水质有一定的适应性,养殖时需创造相应的条件。

养殖环境的建设

池塘选择

螺蛳养殖池塘的面积一般要求在3-20亩之间,池深1-1.5米,坡比1:3。池塘底质需较肥,但淤泥不能太深,周围河道水体要求无工业污染。老池塘由于滩脚少,螺蛳喜生活在淤泥较少的底质之上,建议池滩、池埂用网片铺一下,增加螺蛳养殖的适应面积。

池塘清理与消毒

池塘选择后,要清理池埂,清除过多淤泥,特别是滩脚上的淤泥,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吸泥处理。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为有水(水深30-50厘米)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饲料管理

螺蛳主要摄食硅藻、附着藻类(如舟形藻、菱形藻、孟氏颤藻、四尾栅藻等)及水中的腐殖质,包括豆浆、豆饼、菜饼屑等。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确保食物的充足供应,可以通过投喂藻类和提供适当的底泥来满足其食物需求。

饵料投喂

将饵料切碎后投喂,饲料可以选择菜饼、动物内脏等,维持2天1次的投喂频率。在放养前,适量撒农家肥在池塘中,有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肥料用量根据养殖密度和水质情况来调整。在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停止投喂。螺蛳还可用螺蛳专用饲料,这些饲料包含对螺蛳有益的营养成分,可根据螺蛳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配比和投喂。

繁殖技术

螺蛳一年有两个排卵期,一是春季清明前后,二是秋季,排卵是分次分批进行的,成熟一批排一批。仔螺经过2-3周后开始吃食,此时投喂饵料可以与夏花培育同时进行。

放养时间与密度

放养时间在清明前15天左右开始,3月20日左右放养结束。放养密度一般为20-30千克/亩,最好每亩套养2-3斤田螺,以培养壳质嫩、肉质肥厚的螺蛳。

繁殖环境

在养殖池中建立适宜的配对环境,促使种螺的繁殖行为。螺蛳的孵化和育苗过程通常需要建立专用的孵化池,将产下的胚螺转移到孵化池中,提供适宜的水质和食物,促使胚螺快速生长。定期清理孵化池,防止病害的传播。

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

螺蛳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保持水体清澈、富含溶解氧,适宜螺蛳生长的PH值在7左右。定期监测水质参数,确保水中的氧气含量在3.6mg/L以上,有助于促进螺蛳的摄食活动。可以通过增氧设备等手段提高水中氧气含量。夏季可利用水流调整水温,水深维持在40cm以下。

在螺蛳繁殖期,需要确保池塘的水维持在流动状态。根据季节和生长时期,及时做好换水工作。稻田养殖每15-20天换水1次,换水量不少于30%;池塘养殖每月换水1次,换水量不少于50%。无法换水的池塘应配套小型增氧机增氧。

巡塘与防病

每天巡查1次,观察螺蛳的吃食情况、水中的溶氧量,如缺氧要及时开动增氧泵或换水,水中含氧低于1.5毫克/升时,螺蛳开始死亡;水温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