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密钥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2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畅通国内大循环,可以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有利于吸引海外资源要素回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提高在国际循环中的主导力与影响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激励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安全稳定。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形成一批新的万亿级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制造服务业发展,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效率品质。
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着力点。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科学有序推动小城市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性、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根本要求。要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国内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市场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整治资本无序扩张。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整治资本无序扩张。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总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只有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等关键举措得到有效实施,才能确保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 上一篇: 变频的含义解析
- 下一篇: 莱戈拉斯对塔瑞尔:暗恋之情还是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