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源头:揭秘其上一句千古名句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4-04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上语句上一句是什么
在中国浩瀚的诗词海洋中,“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句诗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尤其以“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寓含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然而,要探讨这句诗的上语句及上一句的上句,我们不得不先回到全诗的背景与意境中去。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诗的首联,便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屡遭贬谪,历经艰辛。“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是他对自己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的真实写照。“凄凉地”三个词,简练而极为有力地,表现出贬地的荒僻,道路的遥远,以及诗人身世的飘零。“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则包含诗人无限的愤懑不平。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再贬连州(治所在今广东省连州市),调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和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接下来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戮,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怀旧”句也包含诗人对自己贬谪时间太长的感慨,以及对被害战友的悼念之情;而“到乡”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这两句运用典故,写在宴席上所闻所见,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紧接着,我们迎来了全诗最为人称道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居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表达的意味颇为类似,故而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今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诗之中,虽含哀愁,却更见坚韧不拔,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它启示人们: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和挫折所打倒,而应看到“沉舟”之侧正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却万木皆春,从而以乐观的精神鼓舞自己奋发前进,激励自己不断向上,保持永远进取的精神。
最后,诗的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而是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上语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而上语句的上句则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三句诗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全诗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刘禹锡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鼓励人们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向前看,不断进取。
- 上一篇: 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12号队员是谁
- 下一篇: 绝美风景,让人不禁赞叹:如画般可以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