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完整原文尽在此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09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创作的并被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的十九首诗的统称。这些五言抒情短诗以其深情厚意、质朴自然的语言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古诗十九首》的详细介绍。
诗歌概况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这些诗作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诗歌内容与主题
1. 生命价值的思考
《古诗十九首》中不乏对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描述。例如,《青青陵上柏》写道:“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诗中用永恒的柏树和涧石对比生命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又如《回车驾言迈》中“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感叹人生易老,岁月易逝,而自己还未能功成名就。尽管如此,诗中也不乏积极面对生命的态度,如《生年不满百》所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思妇怀夫的叙事
思妇怀夫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又一重要主题。这些诗作细腻地描绘了思妇内心的寂寞与苦闷,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如《行行重行行》写道:“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诗中用连续的“行”字,表现出丈夫远行的漫长和归期的不确定性,最后一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将对丈夫的思念和埋怨化为深切的关怀。又如《青青河畔草》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通过叠词和景物描写,表现出思妇内心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
3. 游子思归的情感
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十九首》中也有深刻的体现。如《涉江采芙蓉》一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诗人睹物思归,看见路边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4. 士人失意的哀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危机四伏,许多士人有能力却无处施展才华,只能在苦闷、忧郁中挣扎。《西北有高楼》叙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形,其中“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能给有志之士施展才华的舞台的愤懑。
艺术特色
1. 抒情典范
《古诗十九首》是抒情诗的典范,许多诗篇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中的抒情主人公听见高楼飘来的乐曲,品味曲中的慷慨和悲哀,最后以奋翅高飞的幻想结束,诸多想象之词构成恍惚空灵的境界。
2. 比兴手法
《古诗十九首》擅长以比兴手法抒情,与情感结合得非常自然。在诗中,用以起兴的有事件,也有物象。以物象起兴的,多选择与时序有关的景观,如春草、秋风、明月、虫鸣等,构成优美的意境,引发出种种思绪。如《冉冉孤生竹》先以“孤竹”结根于泰山之阿起兴,接着以“菟丝附女萝”来比喻夫妻感情的缠绵,再以“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表达对幸福的渴望,比中有比,自然贴切。
3.
- 上一篇: 如何在手机上进行新商盟订烟登录?
- 下一篇: 新疆大盘鸡的美味家常做法,轻松学会!